1. 实验内容与任务(限500字,可与“实验过程及要求”合并)
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(如需要观察的现象,分析某种现象的成因、需要解决的问题等);是否设计有不同层次的任务。
实验内容:
设计制作一个交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,能够将带干扰的正弦波信号,经信号调理电路后得到带直流偏置的无干扰、不失真、被放大的正弦信号,同时输出过零点检测方波信号;并设计限幅保护电路。
实验任务分为基本实验和拓展实验。
基本实验要求:
1)输入信号是峰峰值为1V,频率为50Hz,并且叠加峰峰值为40mV,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干扰信号。实验中运放可采用单电源供电(12V),也可采用双电源供电(±6V)。
2)设计带直流偏置的放大电路。使输出的正弦信号峰峰值为3V,并且叠加1.5V直流分量。
3)设计滤波器电路,滤除干扰信号。
4)设计过零点采集电路,输出过零点方波信号。
5)设计输出限幅保护电路,使输出电压限定在0~3.3V(误差在±0.7V以内)。
以上实验内容,先根据理论设计电路,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验证理论计算结果。然后在电子技术实验模块上实现电路功能,并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测试电路的相关参数。
拓展实验要求:
1)输入信号不变,自行设计电路使输出信号峰峰值为5V,并叠加2.5V直流分量。运放要求单电源供电(5V)。理解并总结轨到轨运放和非轨到轨运放的差别。
2)完成1)后,分别使用肖特基二极管和普通硅二极管设计输出限幅保护电路,限制幅度在0~3.3V(误差在±0.7V以内),并查阅资料总结两种二极管的主要区别,那种二极管更适合做信号的限幅保护。
2. 实验过程及要求(限300字)
如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在需求分析、资料查询、自学预习、思考讨论、方法设计、进程规划、软件仿真、平台构建、器件选择、表格设计、现象观察、数据测试、问题分析、总结报告、验收答辩、演讲交流等各方面的要求。
整个实验分为课前预习、课中实验、课后总结三个阶段:
第一阶段:课前预习阶段
1)掌握偏置放大电路、滤波器电路、过零点采集电路、限幅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。
2)查阅运放OP07、LM358、LMV358的数据手册,了解各运放的供电要求及主要性能参数。(是否支持单电源供电、供电电压范围、带宽增益积、是否为轨到轨运放)
3)查阅比较器LM393的数据手册,总结比较器和常规运放的主要区别。
4)根据题目要求,设计电路结构和参数,合理选择元器件型号。
5)运用Multisim软件完成上述电路的的设计和仿真,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。
第二阶段:课中实验阶段
1)根据仿真电路图在电子技术实验模块上搭建实验电路。
2)利用实验室的电源、信号发生器、示波器测试电路的相关参数。
3)检查验收。
第三阶段:课后总结阶段
1)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。
2)攥写实验报告。
3. 相关知识及背景(限150字)
项目涉及所需的知识方法、实践技能、应用背景、工程案例。
信号采集是非常基础的功能需求,大到航天、电力,小到日常家用电器、玩具等领域的产品都需要信号采集,本次实验针对实际信号采集应用进行设计。
本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:偏置放大电路、滤波电路、限幅保护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的设计,Multisim软件仿真以及电路搭建调试、参数测量、实验结果分析等,并涉及示波器、信号发生器、直流稳压电源、万用表等设备的使用。
4. 实验环境条件
项目实施需要实验资源,包括实验装置功能、实验仪器设备、设计软件工具、主要电子元器件等。
仪器设备:示波器、信号源、万用表、电子技术实验模块。
软件工具:Multisim。
主要元器件:运算放大器、比较器、二极管、电阻、电容。
5. 教学目标与目的(限150字)
如学习、运用知识、技术、方法等;培养、提升技能、能力、素质等。
1)熟练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的能力,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电路设计、仿真,并分析结果;
2)掌握使用运算放大器设计偏置放大电路、滤波电路的能力;
3)了解常用运放的种类及区别,并加深对供电方式、供电范围、带宽、输出轨到轨等的理解;了解不同类型二极管的区别。
4)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,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;
5)将《模拟电子技术》课程中的内容学以致用,培养学生整合、分析、运用知识的能力。
6. 教学设计与实施进程
课堂知识讲解、方法引导、背景解释;实验中的方法指导,问题设置、思路引导等。教学模式、实验渠道、研讨主题、观察节点、验收重点、质询问题等方面设计等。实验实施进程的各个环节(如任务安排、预习自学、现场教学、分组研讨、现场操作、结果验收、总结演讲、报告批改等)中教学设计的思路、目的,教师、学生各自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,需要关注的重点与细节。
实际典型的控制系统一般由传感器、信号调理电路、信号采集和执行算法的处理器、被控单元等部分构成。信号调理电路的主要作用包括放大、滤波、限幅保护等。本实验针对交流信号采集进行实验设计,尽量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,感受实际电路设计应该考虑的地方和注意事项,比如:让同学理解实际多数处理器ADC允许采集的电压范围比较小且只能采集0V以上的电压,所以对交流信号进行采集要叠加直流偏置、幅值调整、输出限幅保护;同时,实际采集的信号一般会带有干扰,需要对其进行滤除,所以本实验对输入信号叠加干扰,让同学们观察有干扰的波形形状以及滤除干扰后的波形形状,体会滤波器在实际中的作用。另外,实际很多领域会对交流信号过零点进行采集,如电机控制、电源逆变器等,所以本实验也进行过零点采集的相关实验。考虑对成本敏感的产品,供电电路一般只采用单电源,所以本实验进阶要求同学使用单电源供电实现功能要求。
本实验的过程分为课前预习、课中实验、课后总结三个部分,具体如下。
(1)课前预习
1)布置任务,明确实验项目的完整功能和要求;
2)提供运放OP07、LM358、LMV358和比较器LM393的数据手册,学生可查阅了解运放的供电要求及主要性能参数。
3)引导学生将实验项目分解成多个模块。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有多种可能,应考虑各个方案的优缺点,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。
4)要求学生运用Multisim软件完成基础实验电路的设计和仿真,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。完成实验预考核和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。
(2)课中实验
1)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搭建信号调理电路的能力,课堂上可直接在电子技术实验模块上搭建实验电路。利用实验室的电源、信号发生器、示波器测试电路的相关参数。
2)每人一组,因材施教。针对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,单独指导,提高学生发现问题、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验收要求:
a)检查实验电路中各部分模块,包括偏置放大电路、滤波电路、过零点采集电路及限幅保护电路的设计参数是否合理性,实现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等。能否完成信号调理电路的功能。
b)是否完成拓展实验部分。
c)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。
(3)课后总结
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,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。实验周期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交到所在班级报告箱。
7. 实验原理及方案
实验的基本原理、设计依据、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,可能采用的方法、技术、电路、器件。
本实验项目是设计制作一个交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,能够将带干扰的正弦波信号,经信号调理电路后得到带直流偏置的无干扰、不失真、被放大的正弦信号,同时输出过零点检测方波信号;并设计限幅保护电路。
基础实验要求:输入信号是峰峰值为1V,频率为50Hz,并且并且叠加频率为5kHz,叠加比例为20%的正弦波干扰信号。实验中运放可采用单电源供电(12V),也可采用双电源供电(±6V)。
根据实验要求,将基础实验分为偏置放大电路、滤波电路、过零点采集电路、保护电路四个模块进行分别设计,并且运放以单电源供电为例进行介绍。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。
图1 信号采集调理电路框图
1)偏置放大电路
偏置放大电路的种类较多,本实验只给出一种带直流偏置的差分放大电路作为参考。同学可自行设计该电路的结构(如加减法电路、交流耦合方式等等),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运放,包括双电源供电运放、单电源供电运放、轨导轨运放等。
参考电路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,其是在差分放大电路的基础上,将运放的正输入端引入一个偏置电压V1,实现叠加直流分量的作用。这样输入交流信号被放大后,同时会叠加一个固定电压值V1。
图2 偏置放大电路
在图2中,根据运放的“虚短”、“虚短”特性,同时使R2/R1=R3/R4,可推导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为:
2)滤波电路
本实验中,输入的正弦波信号频率为50Hz,模拟干扰的信号频率为5kHz,所以应设计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干扰。同学可自行设计滤波电路,设计合适的截止频率。本实验给的参考电路为一阶无源低通滤波电路,如图3所示,蓝色波形为带干扰的波形,粉色波形为滤除干扰后的波形。
图3 滤波电路
在图3滤波器电路图中,由R5和C1组成RC低通滤波器,截止频率为:
3)过零点采集电路
硬件过零点采集电路一般由比较器实现,同时考虑过零点附近容易出现振荡现象,所以比较器电路设计成滞回比较器形式,但滞回量过大对过零点的相位影响比较大,实际设计电路时要折中考虑滞回量的大小,基本不振荡的前提下,滞回量尽量小一些。
本实验给出的参考电路如图4所示,由于待比较信号已经有1.5V的直流分量,所以过零检测应与1.5V电压进行比较,并由电阻R6、R7引入滞回量,以减少过零附近的振荡现象。
图4 过零点采集电路
4)保护电路
保护电路在实际中的作用,主要是防止输入异常变大时,导致输出过大进而损坏后级采集电路。最简单的保护电路由二极管实现电压钳位,电压过高时二极管D1导通,电压过低时二极管D2导通,原理图如图5所示。此部分为同学提供普通硅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,同学可实际感受二者的管压降区别。
图5 保护电路
8. 实验报告要求
需要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反映的工作(如:实验需求分析、实现方案论证、理论推导计算、设计仿真分析、电路参数选择、实验过程设计、数据测量记录、数据处理分析、实验结果总结等等),如:
实验报告需要反映以下工作:
1)实验项目名称
2)实验内容及要求
3)实验仪器及元器件
4)电路设计、参数计算与仿真分析
5)实验数据记录
6)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解决方法
7)实验结束后的收获和心得体会
9. 考核要求与方法(限300字)
考核的节点、时间、标准及考核方法。
(1)实验操作(10分)。
1)课前预习(1分):预习报告应考察设计的完整性,正确性。检查Multisim仿真软件使用情况及是否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。
2)实验操作(1分):主要考察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的熟练程度,是否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的故障,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解读。
3)实验验收(8分):功能构思、电路功能和指标是否达到既定要求。电路设计的创新性,自主思考与独立实践能力。拓展实验的完成情况。
(2)实验报告(5分)。
实验内容规范完整。(1分)
实验原理、步骤、方案的描述。(4分)
10. 项目特色或创新(可空缺,限150字)
项目的特色在于:项目背景的工程性,知识应用的综合性,实现方法的多样性。
具有很强的实用性
(1)难度适当,知识覆盖面广,综合性强,有助于融汇贯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。
(2)实现方法多样,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。
(3)聚焦工程实际,提高学生实际电路设计能力:
1)理解不同类型运放、二极管的特性,实际应如何选择;
2)理解实际采集交流信号叠加偏置的原因;
3)理解滤波器在信号采集时的作用;
4)理解实际设计运放电路也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;
5)理解滞回比较器的作用及对过零点的影响;
6)理解输出限幅保护的作用。